泰安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諺:吃煎餅一張張,孬糧好糧都出香。又卷豆腐又抿醬,個個吃地白又胖。我時常在想,就是那么一張制作并不精良的玉米面煎餅,怎么會讓人吃得那么津津有味又白又胖的。甚至連蒲松齡這樣的文學大家也特意寫了一篇《煎餅賦》來贊美它。我們還是來請教一下中央文史館館員,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歐陽中石先生。歐陽先生你好。這個山東的煎餅,我們知道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。那在你們那兒是不是頓頓飯都離不開煎餅啊?
歐陽中石:提到煎餅我浮想聯翩。我覺得我是吃煎餅長大的,因為它是我們一個重要的食品。我們蒸饅頭的時候不多,蒸窩頭的時候也有,但是比較多的時候是煎餅。(煎餅)是糙糧,小米面可以,玉米面可以,高粱面也可以。所以有紅的,有黃的,有接近白的,很香。在大汶口出土的那些器具里頭,還有一種叫鏊子。
沿著泰山的十八盤山路往上走,隨處能看到賣煎餅的攤位。走累了,正好可以歇歇腳,吃上一張地地道道的泰安煎餅。和三五知己邊吃邊聊,一邊欣賞著泰山冬日美景,真是一種享受。
煎餅是泰安人傳統的主食,據說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在鄉下,幾乎家家院里有一盤石磨,用來磨做煎餅的糊子。泰安煎餅大多以大豆、 玉米、 小米、 高粱為原料,將浸泡了一天的玉米或小米糝子用石磨磨成糊子,在院子里支起鏊子燒熱,就可以攤煎餅了。煎餅質地輕薄柔韌,吃起來香甜可口,而且便于儲存和攜帶。農家婦女得閑時,常常攤上幾十斤上百斤煎餅。
因為煎餅有諸多好處,因此成為泰安人的當家飯食。煎餅在泰安人的生活中如此重要,攤煎餅也就成為婦女必須掌握的手藝。在過去,女孩子攤不好煎餅,就難找到好婆家。
煎餅什么都可以包,生菜大蔥,韭菜蒜薹,還可以卷上用野菜白菜做的小豆腐。哪樣吃起來都津津有味,意蘊悠長。俗話說民以食為天,本意是說食是生活中的頭等大事,但泰安煎餅愣是和天扯上了關系。
煎餅是否因補天而產生,早已無從考證。但小小的煎餅卻有著包容天下的胸襟,不能不說是泰安人的大胸懷和大氣魄。不過從歷史上看,確實還有那么幾件事讓泰安的煎餅和天下有了一些瓜葛。相傳黃巢義軍駐扎泰山之時,泰安百姓以煎餅慰勞,以求義軍能得天下。
在泰安普照寺內,有兩株臘梅叫將軍梅,據說是馮玉祥將軍隱居泰山時種的。馮玉祥在泰安的時間并非很長,卻處處體察民情,留下了很多描寫當地人民生活的詩作。閑來無事他經常從普照寺到山上的三陽觀去吃煎餅,一來二去對煎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于是他寫了一本《煎餅——抗日與軍食》,詳細介紹了制作煎餅的原料 方法和營養價值。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后,馮玉祥將這本書送給蔣介石,希望能解決抗日戰爭中軍隊的糧食補給問題。而實際上,在后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,煎餅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。泰安下港鄉石槽村的王太法老漢今年八十歲了,他曾參加過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。三年的軍旅生涯,煎餅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。
無論糙糧細糧,煎餅攤出來總是那樣香甜可口。對泰安人來說,只要懷里揣著一沓煎餅,不管是外出還是趕路,就仿佛有了主心骨。而泰安人的性情也好像這煎餅,雖然普通,心里卻裝著更大的世界。
泰安三美當中,以水為先。從泰山流下的山泉被稱為神水,它讓普通的白菜和豆腐,具有了某種神韻。今年56歲的宋紹貞,從嫁到黃家莊起就跟婆婆學做豆腐。如今幾十年過去了,可以看出她的一招一式中都透著粗放和嫻熟。泰安豆腐鮮、 嫩 、香、 滑,據說秦始皇來泰山封禪時曾贊嘆道 ,泰山豆腐勝似山珍,真乃神豆腐也。
和泰山的溪水離不開的又一奇珍是泰山赤鱗魚,赤鱗魚也叫縭霖魚,是我國五大名魚之一。它生活在泰山二百七十米至八百米的山溪中,為泰山所獨有。赤鱗魚長不過二十厘米,重不過百克,卻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。赤鱗魚生存條件極為苛刻,自古有赤鱗魚不下山之說,然而近幾年泰安市人工繁育赤鱗魚卻獲得了成功。陳光輝是泰安市赤鱗魚保護繁育研究所的所長,這里的養殖基地年產赤鱗魚達幾萬余尾。即保護了這一瀕臨滅絕的珍貴魚種,又滿足了中外游人的需求。
據泰山藥物志記載,清代高宗皇帝在登泰山時吃了泰山赤鱗魚,覺得異常美味,要把赤鱗魚列為貢品。當時泰安的文人,大學士趙國鱗卻說,赤鱗魚十分稀少,列為貢品恐怕成為當地百姓的負擔。高宗皇帝也只好作罷。敢冒犯上的風險,也要實話實說維護百姓的利益,看來泰安人除了有遵從禮儀的美德更有率真坦蕩的個性。
山妹紅酥手,桐嶺碧玉芽。擷來春一片,情注女兒茶。無獨有偶,泰安另一特產,女兒茶的得名,則可以算得上是犯了欺君之罪。相傳乾隆皇帝到泰山封禪,要品當地名茶。因泰安并無茶樹,于是官吏們選來美麗的少女,到泰山深處采來青桐芽,以泰山泉水浸泡,用體溫暖熱,獻給皇帝品嘗。名曰女兒茶。而據《重修泰山縣志>>記載,"居泰山者,采青桐芽曰女兒茶"。原來,起初的女兒茶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茶。
從1966年起,泰安開始引種茶樹。經過幾代人的努力,現在泰山腳下的女兒茶園成為目前我國北方的茶葉種植基地。面對古老雄偉的泰山,品一口真正的泰山女兒茶,也算是人生一種美妙的境界吧。
源遠流長的歷史,為泰山積淀了厚重的飲食文化。而隨著時間的推移,泰山的飲食也發生著變化。泰安人餐餐離不了的煎餅,早已走出泰安走向更大的市場。經過不斷開發和研究,泰安煎餅現有四大系列,五十多個品種。選用優質小米 玉米 大豆 花生 板栗 核桃等,用傳統工藝精細加工。
泰安煎餅薄如蟬翼之紙,色如黃鶴之翎,是泰安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食品,在市場上享有很高聲譽。
泰安的飲食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。也許是因為歷代帝王常到泰山封禪,帶來很多地方的貢品,結合泰安特產,又經過御廚與當地名廚的切磋,經過反復改進,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泰山菜品。徐燦義是泰安御座賓館的餐飲部經理,他曾是中央電視臺和中國烹飪協會舉辦的,滿漢全席欄目擂臺賽中的三屆擂主。他用普通的豆腐和珍貴的赤鱗魚等泰山特產,創造出精美的新派特色--泰山豆腐宴。泰山豆腐宴選料精細,做功復雜 ,一菜一格 ,百菜百味,得到國內外游客的高度評價。來到泰安,先登五岳獨尊的泰山,再品泰安煎餅和泰山豆腐宴,是很多人的愿望。
泰山何其雄,萬象都包容。泰山何其大,萬物都容納。也許就因為生活在泰山腳下,泰安人的一日三餐,一張煎餅 ,一塊豆腐乃至一杯女兒茶,都顯得有些與眾不同,都具有了某種特別的象征。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泰安人,依舊是那么淡定 、從容,依舊吃著煎餅和豆腐,過著天下老百姓實實在在紅紅火火的日子。